东莞市园林协会赴湖南耒阳、湘潭、长沙等地考察学习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人:东莞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景观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4-05-18
为提高协会业务培训水平,给各会员单位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使会员们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质,由协会秘书处组织,理事长卢玉炯、常务副理事长邹水平带队,会员成员一行共16人于5月13日-5月16日到湖南耒阳、湘潭、长沙等地开展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活动。
一江清水,两岸叠翠,绿色是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底色。湖南自然风光秀丽,湖湘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红色资源丰富。作为全国七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之一,湖南近年来积极探索科学绿化之路,以生态理念谋划全域绿化,山、水、洲、城浑然一体的格局让湖湘大地充满独特魅力。
本次考察活动选择城市为湖南耒阳、湘潭和长沙。通过实地探访三地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筑、园林绿化样板工程等,以期学习湖南园林优秀的景观设计技法及造景艺术,探索湖南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做法,做到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绿美东莞”“百千万工程”的建设征程。考察团的首站为耒阳,行程包括参观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起源地-蔡伦竹海、耒阳一中、杜甫墓。
“耒水悠悠、竹海茫茫”。蔡伦竹海是2000年前蔡伦造纸术的根基,景区竹林郁郁葱葱,翠绿如海,可轻舟赏竹翠,曲径闻竹香,凭窗听竹语,登高观竹澜。蔡伦竹海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竹海,有着“亚洲大竹海”“天然大氧吧”的美誉。蔡伦竹海还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古代发明家蔡伦在此探索、传播造纸术,到现在景区中还存有多处古法造纸的作坊;此外,明代著名旅行家“游圣”徐霞客也曾考察停留之处,其楚游日记中有专门记载。
参观完蔡伦竹海后大家前往耒阳一中,慕名寻访一个诗人与一座书院、一座县城的故事,通过实地观摩、听取介绍、座谈交流的方式深入考察学习。耒阳一中邓书记对考察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考察团一行进行热情接待。
穿过老校门直行约百余米,可见被四面仿古式墙体围住的杜陵书院,走进书院四合院,迎面是一尊杜甫铜塑像,绕过杜甫墓,隔着条石围栏,即为杜工部祠,视线左侧为诗圣阁、耽读亭,环祠游廊及杜甫陈列室。杜甫墓四周有几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这些大树,不断向下扎根于历史与文化的土壤,又以其敞开的怀抱与浓密树荫,庇护着一批又一批在一中就读的莘莘学子。杜甫祠右侧是耒阳一中奉公楼,楼前是刚改造完成的百林广场,“百林”二字取自广东百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缘于公司董事长邹水平向母校捐赠了广场的改造资金。广场的改造使原本老旧的地砖焕然一新,广场布局完善、绿化提质,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场上褐色文化石赫然而立,上书“百卉含英、见树见林”,彰显了耒阳一中作为百年学府勤育英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也体现出东莞企业家情系母校、关心支持母校建设和发展的赤子之情。
行程第二站,考察团前往湘潭市,考察行程包括参观近现代湘潭市人文景观代表-曾国藩故居、彭德怀故居、万楼(文昌阁),通过对人文景观的寻访,感受景观建筑随时代变迁得以延续的历史厚重感及今人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使命感。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乡间侯府,被纳入“湖南百景”之一、“新潇湘八景·山水”之列。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称毅勇侯第,始建于1865年秋,为砖木结构、回廊式四合院风格,沿中轴线对称,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202.86平方米,当地人称之为“侯府”或“宰相府”。彭德怀故居与邻近的韶山毛泽东故居、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人纪念地“金三角”。故居始建于1925年,1927年由彭德怀所在的部队资助将茅屋改建成瓦房,靠山而建,前临田野,是彭德怀早年的居住地。堂屋门楣上,嵌着一块由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故居”匾额。1958年、1961年彭德怀两次回乡作农村调查时,在此居住35天,接待来访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起草了5个农村调查报告。在彭德怀故居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彭德怀元帅的精神风貌,还可以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传承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地方。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2009年万楼开始第六次重建,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被誉为“潇湘第一楼”,是目前湘江边最高的一座仿古建筑楼群,彰显了湘潭深厚的人文历史,体现了湘潭人立大志、蓄大气、做大事的独特胸怀和品质。近年来,湘潭市在万楼建设了“青年码头”,历史人文景观与现代文旅创意实现了交相辉映。“青年码头”以万楼为核心,以青春为底色,打造了湘潭又一张文旅新名片。万楼的重建和“青年码头”的文旅创意给湘潭注入了活力与激情,催化了创新发展。
本次考察学习的最后一站位于长沙市,行程包括参观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岳麓山景区、橘子洲头。长沙有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这里将湖湘文化融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成为外地游客直观了解长沙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长沙的公园和花园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植被资源等特点,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来打造,在景观设计、建筑风格、艺术装置等方面注重创新,避免了同质化问题出现。这种设计特点让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沙市西南部,北依岳麓山,东临湘江,靳江河、雅河环绕而过,总规划面积约6000亩,绿化覆盖率超过90%,汇集有水杉、菖蒲等350多种湿地植物,负氧离子高出中心城区6倍多,是长沙的“绿肺”“绿芯”和“绿肾”。洋湖湿地每年可固定吸收二氧化碳约1万吨,栖息有白鹭、红尾伯劳、须浮鸥等300多种鸟类、亚热带动物、水生动物及昆虫,形成了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岳麓山又称灵麓峰,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因在南岳之麓,所以称为岳麓山。经牌楼路自卑亭,从东方红广场往右走,再经湖大礼堂,穿过岳麓书院从后门也可进入山中,这是一条文化路径,颇有历经文化洗礼后返璞归真,重回大自然的意味。岳麓山有全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系四柱双层,碧瓦红柱,翘角飞檐的攒尖宝顶建筑,上有毛泽东同志题写的“爱晚亭”匾额。这里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同志集会谈论天下大事,宿营锻炼胆识胆量的地方。亭子四周古木参天,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特别是一到秋天,满山红枫,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令人陶醉。
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
橘子洲也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此次湖南之行,交流团行程的选择不拘泥于参观现代园林景观项目,也将目光聚焦于极具属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建筑。行程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会学习、吸收、消化好这次学习考察成果,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新派园林设计理念融会贯通、创新创造,一起为实现具有东莞特色的园林文化美好目标而奋斗,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